首页 动态 正文

美国取消“声誉风险”做法,对加密货币行业的胜利

 2025-03-26  

近日,美国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行业的知名人物David Sacks发文指出,近期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做出的决策,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的一次巨大胜利。具体来说,这些机构决定取消将“声誉风险”作为银行监管因素的做法,这一举措对加密货币行业有着重要意义。

“声誉风险”这一概念,理论上看似合理。其被定义为“关于机构商业行为的负面宣传(无论真实与否)可能导致客户流失、代价高昂的诉讼或收入减少的可能性”。这一规定本身看似是对银行经营风险的一种规避,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Sacks认为,声誉风险这一标准过于模糊,且高度主观,容易成为抹黑和限制合法业务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加密货币行业,往往遭遇的不是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而是基于不真实的负面宣传来限制业务操作。

Sacks特别提到,过去类似的做法在“Operation Chokepoint 2.0”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个行动通过银行业的合作,实际上限制了合法的加密货币业务发展,尽管这些业务本身并不涉及非法活动。Sacks强调,银行的监管标准应该更加客观和量化,而不是基于不实的负面故事或虚构的风险进行评估。过去的“声誉风险”做法,显然未能有效区分合法与非法的商业行为,反而成为了一些力量打压加密货币行业的工具。

他还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参议员Tim Scott的感激,称其通过支持FIRM法案,帮助推动这一政策变革。FIRM法案旨在确保银行的监管标准更为透明、公正,并且减少政府或监管机构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对行业的干预。Sacks认为,Tim Scott在这一问题上所发挥的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帮助加密货币行业获得了更多的公平机会。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来说,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它不仅减少了银行在审查加密相关业务时的主观偏见,还让整个行业在与传统金融体系打交道时,能够更加依赖明确和可量化的标准。这也意味着,未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公司将能够在一个更为公正的环境中运营,而不必再担心受到“声誉风险”这种模糊标准的压制。

总的来说,取消“声誉风险”作为银行监管因素的做法,代表着美国在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方面的一个重要转折。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的完善和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银行与加密行业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加透明和规范。


  •  标签: